但是,现在,连我也越来越不明白了,同样在售的套餐,渠道不同,折算下来平均每GB流量资费差5倍以上,套餐究竟便宜了多少?再回头看,我现在手头几个号的套餐,可能由于申请的时间比较早的关系,都是很贵的那种(也接到过运营商的电话,但都是加钱才加量的)。
套路①:主推“1元”(上面有运营商标识,我裁掉了),但具体内容是“首月1元”,实际标准价格是“30元”;
例1:某人的家庭套餐(手机+宽带)两年合约到期前几个月,运营商主动找上来,请用户续约,直接承诺手机流量和宽带的带宽都上一个台阶(资费没变,约增量20%~30%)。猜猜该人去另一个运营商的(合作)营业厅看了后,还会续约吗?
因为大量的资费非常优惠的低价套餐出现了,都可以在网上办理。举两个例子:取消手机漫游费、限制运营商制定本地(省或市)流量套餐后,用多少收多少,可能是其他运营商的,。也可能是同一个运营商其他省公司的,也多次有网友提议,连运营商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电信运营商的套餐一直被媒体和用户质疑。再看看运营商官网上“资费专区”公布的5G套餐,
例2:三大运营商很久前,就开始七折销售5G套餐,合约期内七折,也就是说运营商自己也知道“5G标准套餐”太贵了(过了优惠合约期后的资费呢,你猜猜)。
多好?打着为消费者着想的名义,打电线MB,这个资费有多高,实际不少消费者的利益受损了,为什么不直接按量收费,尤其是那些号码多年不变、也没携号转网的老用户。还是2019年11月5G刚刚商用开始时制定的。
套路③:这15GB的定向流量也仅赠送6个月,也就是说,从第7个月开始,实际是是30元买了5GB的“5G特惠包”,平均每GB高达6元。这价格有多高?三大电信运营商的5G套餐,套餐外流量资费是3元或5元每GB,且用多少花多少。工信部最新数据,“1-7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3865亿元”,“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63亿GB”,平均每GB流量收入约为2.64元,如果推算7月当月数据,平均每GB流量运营商的收入只有不到2.4元。上面的“5G特惠包”单位资费比运营商平均每GB收入的二倍还多。
有网友提示,还有套路④,“安心订,省心退”,也是“套”,该套餐有合约期,取消该套餐有违约金。没具体使用,不清楚。
现在在移动用户中,5G套餐用户已经超过了50%,5G移动电线G标准套餐还不降价吗?5G套餐还是那么高吗?5G网络利用率那么低,4G网络局部超负荷,还有必要区分是不是5G套餐用户吗?
我反复解释,套餐是为了降低用户的费用,就像去麦当劳点快餐,汉堡20元,可乐10元,薯条10元,而套餐只要30元甚至更少,套餐比单价总和会降低30%的费用,如果赶上特惠的时令组合,还可能降低50%。如果某款套餐基本符合你的需要,肯定点套餐更合适了。
从某渠道(线上,线下,营业厅,第三方,网上代理商……自己猜)看到一个电信运营商的5G流量包的宣传。
套路②:含20GB流量,实际是5GB通用流量和另外赠送的15GB视频定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