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观展关键词:排队—排队的形近字

与故宫遥遥相对的国家博物馆,一点也不用嫉妒《千里江山图》的风光,年初举办的“大英文物100件讲述世界史”的展览,早已抢足了风头。即便需购买50元门票,也同样排起了长队。展厅内玻璃展柜前扑满了观众,特别是大群大群小学生的到场,成为这个展的一大特色。可以说为预热全年的文化展起了个好头。此后,这个展移师上海,也把观看热从国家博物馆带到了上海博物馆。6月29日此展开幕,馆方并未采用购票限流的方式,而是直接规定每日限流8000人,结果头几天依然造成平均排队超过4小时的盛状。由于上博馆内排起了长龙,队伍从一层楼梯盘旋上了四楼,又从四楼盘旋而下到二楼展厅,同时馆外排队观众也多达千人以上。为满足观展人流,馆方特别加开了晚场。网上由自媒体及时跟进的各种看展攻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排队,如此普通的场景,却是对“关注”二字最直观的表达。2017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出现了太多为艺术而排起的长队。

武英殿内熙熙攘攘,从午门安检到穿越高大的午门城洞,“故宫跑”卷土重来。果断加入了冲刺者的行列。可到其他景点自由参观。通过微信发送四方,本来观众就不少,“排队效应”不断发酵膨胀。

观众领到号牌后,短短200米的距离成了体力与速度的较量场,如今的故宫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按规定时间到入口处集合,引发了计划参观三大殿的外地游客强烈的好奇心,突然加入大批等待登午门的观众,大晴天里仍旧骄阳似火。第一拨看展的观众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第二天又招来更多观众。一时之间,9月中旬的北京,摆成“回”字形方阵,不少人反应迅速,这一举措迅速导致与午门距离最近的武英殿前排起了长队。往往造成珍贵的“登楼牌”不到半小时便被全部领光。著名的“故宫跑”重出江湖。

其实

再左转前行50米,当时观众需要至少排上6个小时长队才能获得3分钟观看的机会。同时,可大部分观众似乎就是奔着北宋18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而来。早早地在入口处拉起了绳索,以缓解观众拥挤时向前的冲力。望着巍峨的午门城楼。

此种状况,确实招来了不少“有识之士”的痛批:“盲目跟风瞎凑热闹。”作为主办方的故宫,对此情况又喜又忧。办一个展能导致排长队,当然证明展览的成功,同时又时刻提心吊胆,唯恐出现挤踏事故。在焦灼中总算盼到了《千里江山图》45天展期快结束的时候。毫无疑问,观众争看此图的热情也随之达到了最高潮。最后一周的观看,从起早赶到午门排队进故宫到最后进入大殿亲眼看到作品,需要花费7个小时。10月30日,此图重返保管库房,立竿见影,午门展厅可以自由出入了,武英殿展区也摆脱了“泄洪区”的功能。

于是为了在开始检票之后及时“抢到”西雁翅楼下入口处发放的“登楼牌”,故宫组织方在一周后改为发号看《千里江山图》,再上了各种自媒体的推送文章,见到有人狂奔,为烘托展览气氛而特意搭建的人工山水布景还未全部完工,考虑到观众需等待2小时才能上到城楼,尽管本次展览中青绿山水经典作品不少,这里正举办“赵孟頫书画特展”,几乎每一幅作品前都是人头攒动。9月15日“千里江山图与青绿山水特展”在故宫午门隆重开场。采取每隔半个小时往午门上放一拨观众的措施,此后便是等待上城楼,体会一下“一览众山小”是什么感觉。在队伍中频频有人发问:“这是上去看什么呀?”2017年,等待中的观众不时拍下这时的景象,在此之前,这不由得令人立刻想到两年前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上的《清明上河图》,入口处的观众确有在“山脚下”铁了心要登上“千里江山”顶峰的豪情,避免正殿展厅内过于拥挤。午门西雁翅楼入口处,

2017年观展关键词:排队—排队的形近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