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这一发现引发了天文学界
当地时间10月8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其中一半授予来自美国的吉姆·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获奖理由为“对物理宇宙学方面的理论发现”;另一半授予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获奖理由为“发现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皮布尔斯通过理论工具和计算,解释了这些从宇宙初期而来的大爆炸印记,并发现了新的物理过程。他发现,宇宙中只有5%的内容是已知的,构成了恒星、行星和我们。另外95%是未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对于现代物理学来说是个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卫报》报道解释,简单来说,暗能量是驱动宇宙运动的一种能量,暗物质是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两者都不会吸收、反射或者辐射光,所以人类无法直接使用现有的技术进行观测。
他们将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97万元)的奖金。其中一半奖金授予皮布尔斯,另一半奖金由2名瑞士学者分享。
还有记者邀请皮布尔斯对那些想要在科学领域深耕的年轻人提出一些建议,皮布尔斯说:“希望年轻人们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踏入这一领域,一些奖项很诱人,但那不是你入行的原因,你应该被科学本身深深吸引。”
在20世纪60年代,大爆炸模型合理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现状。皮布尔斯对大爆炸模型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这一模型,140亿年前的宇宙是炽热且密集的,此后宇宙一直在膨胀,越来越大、越来越冷,大爆炸发生40万年后,宇宙开始变得透明,光线得以穿越太空,这种古老的辐射至今仍存在于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谜团待解。
有记者提问“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皮布尔斯回答:“我们非常确定,其他星球上有一些可以被称为生命的东西,但是很难确定这样的生命是否和地球上的一样,也许化学家会对此进行研究。但是我们永远无法看到这些生命。”
来自瑞士的两位科学家目前都是日内瓦大学的教授,在奎洛兹就读博士期间,麦耶是他的导师。他们于1995年10月宣布在太阳系外首次发现一颗系外行星,它绕着银河系中的一颗类太阳恒星运转。这颗行星名为飞马座51b,绰号“伯洛尔芬”,这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热木星”(指其公转轨道极为接近其宿主恒星的类木行星)。
他主要对暗物质、宇宙微波背景和结构形成等领域做出了理论贡献。他就是世界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吉姆·皮布尔斯1935年出生于加拿大的温尼伯,其中一半奖金授予皮布尔斯,在这期间,另一半奖金由2名瑞士学者分享。已经成为领域内的标准参考文献。他出版3本著作《物理宇宙学》《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物理宇宙学原理》,于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1958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后于又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三名获奖者将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在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后,诺贝尔奖委员会与获奖者吉姆·皮布尔斯进行语音连线,他接受了记者采访。
今年的获奖者为回答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做出了贡献:宇宙的早期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会不会有其他行星围绕着其他恒星运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