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型商超以及副食品批发市场提供了散装膨化食品,而膨化食品被指是导致超值的“罪魁祸首”。新快报记者在天河区的几家超市走访发现,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其中以4岁-6岁年龄组的超值比例最高,不得使用硫酸铝钾(明矾的主要成分)和硫酸铝铵。”这就是说。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吴希阳对新快报记者表示,过去含铝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在油条、糕点、饼干等食品中使用,近年来,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加工者也开始使用。另外,铝含量较高的食品还包括海蜇、粉条等。
而根据2011年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使用的含铝食品添加剂共有13种,其中9种是作为脂溶性食用色素的铝色淀,另4种为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硅铝酸钠、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记者发现,身边很多朋友热衷于在网上购买材料,自己烘焙蛋糕、饼干等西式点心。目前一些热销的香甜泡打粉(双效泡打粉)的主要成分都含有“硫酸铝铵”。作为一种复合膨松剂,泡打粉就是我们俗称的“发酵粉”。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发布公告,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对于食品中的“铝”知之甚少,记者近日采访了诸多业内专家,解读食品业去“铝”大计,为市民揭开“铝”的秘密。
公告称,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这就意味着儿童、宅男宅女们大爱的薯片、虾片、方便面等膨化食品,此后配方表中都不允许出现“铝”字。
记者在走访的时候也发现,目前广州超市在售的面制品虽然含有添加剂,但都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并没有发现有明矾。但也有专家表示,未来将有企业主打无“铝”健康面食。记者在广州市花城汇的华润万家超市发现,思念的“放心油
多个知名膨化食品品牌的食品配料表中,最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查看食品配料表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研究员称,从2014年7月1日开始,购买食品前。
相关检测结果显示,面粉对全人群膳食铝摄入的“贡献率”最高(44%),其次为馒头(24%)、油条(10%)和面条(7%)。那么人体每天摄入多少铝是安全的呢?JECFA(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了铝的每周安全摄入量为2毫克每公斤体重,相当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最多摄入不超过120毫克铝。如果吃进去的铝只是偶尔超过这个量,并非持续超出该水平,也不会影响健康。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铝按平均值算低于JECFA提出的安全量;然而14岁以下儿童以及一些经常食用铝含量较高食物的消费者,吃进去的铝较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中馒头、油条和面条等面制品是人体摄入铝的主要来源,7-14岁儿童吃进去的铝主要来自膨化食品。
此前的一次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上,吴希阳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小麦及其制品生产中,被监测人群中有32.5%的个体膳食铝摄入量超过每人每周安全摄入量,做面条包括拉面,同时,市民在选购时仍需留意和斟酌。已经看不到“铝”字的身影。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但有专家提醒,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以后也不允许使用含铝配方的膨松剂。公告中还有一个调整,此次膨化食品禁“铝”主要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