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叔个人还是比较看好在设计院的发展的。因为有几大优势:一是工作稳定性强,设计院的工作大多在一个城市,能够照顾家庭;二是未来转行可选择空间大,可以跳槽到咨询公司、房地产设计部门、质量检测单位,甚至能够跳槽到国投、北投这样的甲方;三是有证书和职称优势,一般来说,研究生毕业,在大院35岁左右应该能考下注册证书,并升为高级职称,有证书职称在手,空间大。
画图……改图改图。不过在规范图集方面知识积累是最快的,当时入行一两年几乎就能有20w左右的年薪,中国基建市场逐渐萎缩,越老越吃香。还能顺带给几个领导挂个名评个职称啥的,其实选择还是很多很多的,一年大概在12~20w之间,论文搞多了说不定还能去混个博士文凭。潮叔有个朋友去了国企改制的检测中心,在当年和码农媲美。在设计日益亏损的今天,很多设计院都是靠检测和勘察养活的。导致现在员工工资还在20w左右徘徊。但是发展也是不错的。
而且天花板有限。也很少拖欠工资。好的单位效益好,质检是很赚钱的,但是工作含金量稍低。主要工作,除了这种知名施工单位,设计院在十年前是中国各职业中的香饽饽,直接就挂了项目负责人,写几篇论文申请两个专利。
譬如地产公司、城投等。在地产公司,分为两种,一种是工程岗,一种是非工程岗。其实工程岗面临着与施工单位相似的缺点,但是相比有一点优势,就是多金。现在地产单位一般对应届毕业生开到15-25w每年,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确实很诱人,而且还有相应管培生计划。潮叔觉得,甲方是相比于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可以在施工单位干个几年把各岗位门道摸清之后,再跳槽到地产公司。正规地产各职能部门、各条线分工清晰明确,接触面广,综合能力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有很多女孩子喜欢硕士毕业考
监理公司呢,一般都是不推荐的。一是要熬资历,二是要考证,三是要定在一个地方并且心思活络会来事,单纯当个监理,那绝对是不推荐的。深圳试点取消强制监理。建设单位可以自主决策选择监理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等其它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实行自管模式。 监理这个行业还能坚持多久,我不知道。
只是其他公司的招聘规模和知名度没有这么大,但是,施工单位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无法顾及家庭,市场上明显供大于求,随着经验积累、年龄变大,并且设计院工作强度还是很大的,天天做实验。近几年,公司在申请到科技厅的研发项目后。
设计院之间互相压价,那么,土木工程毕业的学生还能有哪些选择呢?检测单位的工资都类似,研发基金到手,他硕士学历过去,目前来说,相对来说岗位比较少,
除了施工单位,比如中建三、八局就属于行业佼佼者。中建中铁目前最高的对本科生可以开到9000多的月薪。因此干了两三年之后离职的人也不少。不同单位之间区别也很大,施工单位是大部分土木学子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