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创新意义中科院纳米先导专项在多个产业领域形成核心技术创新实现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

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2018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媒体提问。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相关负责人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通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简称“纳米先导专项”)实施和进展情况。6月13日,

齐涛表示,纳米先导专项针对我国在能源、先进制造、人口健康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系统布局了动力锂电池、绿色印刷、纳米器件、纳米催化、体外诊断、纳米化药物、水/电/油典型应用、产业共性平台支撑与标准等8大版块共17项研发任务,集成了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0多家研究单位的科研团队。自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纳米先导专项团队坚持并努力践行“十二字总要求”,坚持严格的过程管理,坚持竞争择优的动态调整,5年来与70多家不同的企业开展了合作,在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纳米催化、健康诊疗及饮用水处理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纳米核心技术创新,实现相应纳米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5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体现了纳米变革性技术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推力,实现了纳米先导专项的初衷和总目标。

会上,中科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介绍了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整体情况。A类先导专项为前瞻战略科技专项,侧重于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管理方面,中科院对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坚持“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响”的十二字总要求,坚持“一办两线三组”的管理架构(“一办”指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两线”指行政指挥线和科技攻关线、“三组”指行政协调组、专项总体组和专项监理组),出台了包括1个管理办法、7个实施细则在内的先导专项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对每一个A类先导专项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截至今年5月,中科院共立项实施A类先导专项21项,其中已验收5项。通过专项实施,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纳米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王琛全面介绍了纳米先导专项的总体实施和进展情况。纳米先导专项科研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从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开始,加强原创性材料体系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工艺装备和系统集成,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应用,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创新,创建高新技术初创企业或与行业领先企业

跳转阅读→【活动报名】医药化工企业家名校化学院访谈暨白银市医药园区考察之旅

纳米材料创新意义中科院纳米先导专项在多个产业领域形成核心技术创新实现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