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将安排100亿元政策性资金,五年带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
国家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遴选,“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多个“第一”的取得,制造业单项冠军包含两方面内涵:正是常州多年来锚定制造业、专注实体经济,旨在促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累强大产业势能的具体写照。
新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可获200万、100万奖励。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陈金虎指出,要以全国一流的政策力度引领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
这意味着掌握“独门绝技”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在行业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含金量。目前,我市已经拥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4家,位居全省第一。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是独具优势“头羊”企业群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目前,常州共有各类工业企业超6万家,除了鼓励企业自身“苦练内功”之外,我市注重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向行业“头部”迈进。
常州是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2021年省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三,“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指标前进8名、位列全省第一。
全力建设“两湖”创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载体平台。2022-2026年,全市拟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高标准打造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
围绕“高精尖缺”和“卡脖子”领域,“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全球顶尖战略科学家,最高重奖1亿元。